English

德国通俗文学家卡尔·迈作品早期的中译

2000-1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吴晓樵 我有话说

卡尔·迈(KarlMay)是德国至今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读者群的著名通俗文学家。他以撰写内容离奇、情节紧张、悬念迭生的冒险小说和幻想故事而著称,他的声名可谓是家喻户晓。近年我国出版界又推出了《卡尔·迈世界探险丛书》,向中国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卡尔·迈的作品。正如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指出的那样:“近十年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他,有些日耳曼文学研究者甚至认为卡尔·迈的一部分作品应归入严肃文学”(《关于“异”的研究》,顾彬讲演,曹卫东编译,北大学术讲座丛书第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卡尔·迈1842年2月25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矿区埃恩斯塔尔(Ernstthal)的一个纺织工人家庭。他早年命运多蹇,幼年时由于营养不良患弱视几近失明;后又曾因偷窃和诈骗而受七年半牢狱之灾。1875年出狱后,他任报纸编辑。自1882年起他开始以游记和惊险小说崛起于文坛。随后去东方国家和美国游历。他一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达六十余部。1906年他出版了惟一一部剧作《巴别塔和圣经》(BabelundBibel)。1910年出版风格独特的自传《我的一生与追求》。1912年3月30日,卡尔·迈在拉德布伊尔(Radebeul)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0岁。

德国比较文学专家埃尔温·科本教授(ErwinKoppen)1985年9月在德国科尼西斯温特尔召开的卡尔·迈学会大会上作了题为《卡尔·迈与中国》的学术报告。这篇论文受到研究中德文学关系的顾彬教授的重视,被译成中文,作为附录收在《关于“异”的研究》一书中。科本教授的文章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曾从访学的德国大学图书馆中复印得此文的德文本。论文在起始有这样几句话:“中国对于卡尔·迈也是近乎一无所知,这点大概还鲜为人知。一位德国学者曾在中国某省出版的一套丛书中发现了一本儿童游记似乎与卡尔·迈有些关系。其实,这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事实上,卡尔·迈的作品并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少数能直接阅读德语原著的中国人对卡尔·迈也是知之甚少,中国的日耳曼语文学家同样如此。”因此科本教授的论文着重探讨了卡尔·迈笔下的中国形象及中国人形象问题。

卡尔·迈的作品果真在中国鲜为人知吗?近来,笔者在查阅《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1987年)时意外地发现了三本卡尔·迈小说的早期中译本。目录编著者当时没有能够辨别出原作者的国籍,因而将它们误归入“国别不明的文学作品”。这可能就是这些译本长期以来没有引起研究者注意的原因。就连由德国汉学家鲍吾刚教授牵头编撰的在中德文学关系研究领域里广为引用的文献目录索引《德国对中国现代文化史的影响:中文出版物目录》(WolfgangBauer/Shen-ChangHwang编撰,1982)也没有能注意到这三个译本。《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的编撰者在著录这三个译本时给出了作者“KarlMay”的德文原文,因而为三个译本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当时作者均译为“嘉禄米”,显然根据的不是德语发音。

这三部小说是《鬼窟歼魔记》(胡兴粤译,1947年1月初版,原文为DieTodeskarawane)、《血染金山》(虹影译,1949年6月初版,系据法文翻译,原文为LeTresordesmontagnesrocheuses,似可译为《深山的宝藏》)和《计劫虎头门》(罗嘉译,1949年9月初版,也系据法文翻译,原文为LesGéoliersduGrandSeigneur,似可直译作《大庄园主的看守》),由澳门(一作上海)慈幼印书馆出版,分别列入《新青年小说丛书》第3辑第1种、第5辑第3种、第5辑第5种。据查,贾植芳、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的翻译文学也未著录这三个译本。上海图书馆编写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1982)收录了两种译本,缺《血染金山》,但在著录《鬼窟歼魔记》时将作者国籍误注为法国。在同一丛书中,胡兴粤另译有《富贵烟云》上下册,原作者不详。

下面谈谈《新青年小说丛书》。该丛书由苏冠明主编,自第4辑起改由梁丞夏主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收录了该丛书子目15种,尚有大量缺漏,如第2辑中仅见第1、2、3、6、11种;第3辑中仅见第1、3、4、5种;第4辑中仅见第1、2-3、5种;第5辑中仅见第2、3、5种。该丛书共出了多少辑以及子目的多少,尚有待考证。在遗漏的译本中是否包含有卡尔·迈的作品,目前尚不得而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